【大旺口述史】农场护士姚丽芳:不入其行、不知其苦…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虽不曾干出过惊天动地的大事
却把最美好的青春和年华
留在了大旺,献给了大旺人民
把大旺从一片草塘
建设成为如今高楼林立的国家高新区
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一代代前辈的付出,哪有如今的花团锦簇?为了更好的回顾大旺农场成立这六十年来的风雨历程,肇庆高新发布特推出《大旺口述史》专栏,寻找曾经参与过大旺建设的老人,从不同人的视角与记忆挖掘有趣的历史故事与大家分享,也欢迎更多人加入到口述大旺历史的行动中,提供线索、讲述故事、参与讨论。
今天,我们将跟随79岁高龄的老知青
姚丽芳护士
一起回顾农场时代那段最难忘的岁月
——抗击血吸虫
人物档案
姚丽芳,女,广东汕头人
1939年出生
1958年到大旺农场参与劳动工作,1960年以后任农场医院(卫生所)护士,后于1994年退休。
▲汕头知青到达大旺农场
1958年,19岁的姚丽芳被分配至刚刚成立的大旺机械化农场工作。初来乍到的姚丽芳主要任务是在生产队种植番茄,她所在的小组每人承担三亩地的种植任务。日子虽苦,过得倒也安稳。
▲知青到达大旺农场劳动获得的绶带
但安稳的日子并没能持续太久。由于新成立的大旺农场是建立在一片未开垦草塘之上,长久的荒芜使这片土地成了病虫害滋生的乐土,其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非血吸虫莫属。
▲1951年上海某地患晚期血吸虫病的病人 图源网络
被血吸虫感染后患上的血吸虫病,被老百姓们成为“大肚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这种人和家畜都可能感染的疾病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至今仍威胁着上亿人的身体健康。
血吸虫病主要感染季节是在每年的4~ 10月,任何家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就有可能患病。感染高发季,恰恰也是农场职工农活最为繁忙的月份。随着对草塘开垦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上了血吸虫病,出现身体不适的状况。
▲资料摘自《广东省卫生防疫》1994年第20卷第4期 《大旺农场消灭血吸虫病后十年检测结果》
这一情况引起了省血防所的高度重视,委派专门的工作组来到农场检查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由于人手紧缺,工作组还从农场的生产队里抽调部分人手,协助做“粪检”和“查螺”这两项工作。姚丽芳老人就是被抽调的人员之一,而她的护士生涯也是由此开始。
1960年5月,刚刚建场两年的大旺农场被拆分成大旺、古驿两个农场,分属广四(1952年,广宁、四会两地合并为广四县)、三水两县管理,姚丽芳老人当时被分配在古驿农场。
▲国营大旺农场合照
两个农场均成立了自己的医院,骤然被拆分,医护人员紧缺成了大问题。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从农场内部招募学员进行培训便成了无奈之选。老人回忆说,“当时,我白天要工作,工作时间很长,从天亮一直工作到天黑,而且强度也大,但我还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白天没时间就利用晚上空闲的时间点着火水灯来看书,当时很多医生和护士都是这样子培养出来的。”
▲煤油灯,粤语地区称为火水灯 图源网络
1960年7月,培训结束,姚丽芳开始在古驿农场医院工作。即使进行了内部培训招募,但最终合格上岗的医生和护士数量也并不多,大约二三十人左右。为了更便捷地服务场内职工,医院下设了十二个卫生所,包括一村、古塘、兴隆、正隆、沙沥、将军岗、北围、罗湖、七村、八村、大良岗等,一个卫生所配备两到三个医生和护士。姚丽芳被分配在一村卫生所,这一干就是近十年。
据姚丽芳老人回忆,当时卫生所就设在一村的农民家里面,场地也就是一间平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村卫生所分别设置了中医科和西医科,配备五个医护人员,相较于其它的卫生所,一村卫生所也称得上是“大所”了。
由于卫生所是对外开放的,除本地职工外,周边的居民也经常前来看病。姚丽芳所在的一村卫生所就经常有芦苞的病人前来问诊,高峰期一天的接诊量达到五百人以上,工作量非常大。姚丽芳说,“那时在所里整天都很忙,一天到晚根本停不下来。以前的药是用纸包的,我一个人一天能包一百多份药,所以抓药速度飞快。因为病人太多,我也不用去看抓的是什么药,因为每种药存放的位置我早已烂熟于心。即便是半夜,只要卫生所有什么突发状况,也要找我。当时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就得出诊。甚至有时连男医生都得派去接生,而且多数是一个人去。”
“只要病人有需要,我们就得出诊”。话虽轻巧,但对于三个孩子的母亲来说,所需要付出的艰辛是远超常人的。由于工作繁忙,姚丽芳很少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她就找附近的村民帮忙照顾,而晚上需要出诊的话,就只能背着孩子一起去。
▲草塘劳作
除了日常的接诊外,卫生所还担负着每年查螺查病人的工作,工作量非常繁重。后来因为患血吸虫病的人实在是太多,在1963年7月,农场成立了专职血防队。
60年代以前,治疗血吸虫病需要去到四会黄岗的医院,两地奔波很是辛苦。姚丽芳在1969年被调入大良岗医院工作,当时大良岗医院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赠血防战士
毛蚴孵化法是一项用于检查寄生虫的辅助检查方法。血吸虫病患者粪便中虫卵较少,直接涂片法不易检出,毛蚴孵化法最常与自然沉淀法或尼龙筛集卵法联用于血吸虫感染的诊断。由于此法将较大量粪便经水洗自然沉淀法或用尼龙绢筛集卵法浓集,再行毛蚴孵化,使之检出率较一般方法显著提高。
当时,姚丽芳和她的同事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血吸虫病的检查,一年检查两次,每一个血防队的人都要到下面的作业区检查。
▲化验血吸虫病人粪便
当时检查的条件和设施非常简陋,医护人员连口罩都没有配备。姚丽芳说,“当时我们就只有一个量杯,我们手里拿着水管,然后就一直用筷子洗,把大便里的残渣洗出来,然后把渣倒掉,就剩下水,换三次水,最后一次的水就倒进烧瓶,然后虫卵就开始沉淀。因为血吸虫比针尖或者毛发还要细,虫体的颜色跟水的颜色是差不多的,所以隔几个小时就要细心观察。”
▲血吸虫病传播的唯一中间宿主——钉螺
“我们通常做到中午十一点就开始吃饭休息,然后下午继续做,一个患者需要检查三次大便,一天检查一次,所以每天我们都要去收集样本。因为一天有太多的样本,我们一个医疗点只有四个人,然后就做到天亮,晚上还要催患者交样本, 如果当天收不齐,还得挨家挨户去收。”
▲1969年秋,农场血防队在古驿草塘鲤鱼跳龙门(地名)附近药杀钉螺
幸运的是,虽然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和病原体接触,但姚丽芳一直严格遵照标准进行检测,并没有被感染过血吸虫病。她说,“当时治疗血吸虫病的针很大支,简称“锑剂”,是打静脉的,需要慢慢打。因为剂量很大,病人打针之后容易晕倒,如果跌倒在地上一般就抢救不过来了,所以病人去洗手间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护士扶着一起去。”
▲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大旺华侨农场消灭血吸虫病合格证书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战,史无前例的浩大综合防治工程终于完成。1983年10月26日,《南方日报》以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经60多位专家、教授、专业人员现场验收,方圆10万多亩找不到一个或钉螺,完全合乎国家规定标准,大旺农场和三水县宣布消灭血吸虫病。1985年,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消灭血吸虫的省份。
这段最艰难的“血防”时光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虽然年事已高,但老人的谈兴很好,而通过她的讲述,那段艰苦的岁月愈发生动起来,或苦或甜、或喜或悲,都仿佛历历在目。
农场时期的生活,物质条件很差。“最初农场职工的工资都是20元,但我们还要寄钱回家,因为当时很久才能回家一次,过年也要工作,做到年三十晚,然后年初二又继续开工。”姚丽芳回忆说,“以前买一件衣服都可以穿很多年”。
▲农场建立初期,职工在大良岗前平整土地
姚丽芳和老伴儿结婚的时候没有摆酒,甚至连喜糖都没有一颗。当时场里很多的夫妻都是分开的,很少在同一个单位。姚丽芳夫妇也不例外,结婚以后,两夫妻大部分时间都是分开在场里的两个区工作。姚丽芳说,“以前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简称‘大礼拜’。那时候也没有单车,去什么地方都得靠步行,我们很久才能见一次。1980年我们攒钱买了辆单车,后来也被偷了。”
老人说,“以前的生活虽然很辛苦,春耕、夏收、夏种、抢修大堤都要参与,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有时一点小事,就可以高兴很久。比如有时候抓一条鱼去卖,有两毛钱就可以去芦苞‘喝茶’,当时人人都是这样过日子。”
结语
如今老人的生活很幸福
子孝孙贤、身体康健
也会时时回忆起当年在农场的时光
这位位慈祥和蔼的老人
当得“救死扶伤、白衣天使”这个称谓
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愿
送给姚丽芳老人
愿您健康!愿您长寿!
标星+置顶肇庆高新发布
一秒找到发布君
▼
文章转载请注明
来源于“肇庆高新发布(zqgxfb)”
往期回顾
肇庆高新发布编辑部
编辑 石岩